Updated on

无意识日记 20210924

接上篇。我又下载回来了哈利波特·魔法觉醒,并且中秋假期和朋友一起玩了很多把。但是我昨天又把它卸载了。(因为这个卸载游戏的事情上次还被同学调侃了)。 其实今天本来就是想写一篇文章的,准备写早上吃小馄饨引发的思考,但是现在已经忘记了早上想了什么(似乎并没有引发什么思考)。 下午2点多的时候,步行出图书馆,正巧遇到一位我的同学。他问到我之前发的那篇关于个人生活可视化系统的文章中的程序是如何写成的。我说:“有手就行。” 所谓的“有手就行”之类的言论,大概就是我这种已经做某件事情很久了的人对于外行人的抵触。不过,仔细想想,这真的是有手就行吗?也许我过度贬低了我曾经在编程方面付出的努力,以及过度夸大了我在这一方面的造诣。前者是因为我从未详细地记录过我在这一方面付出的时间与精力(精力像是隐性的时间,当你坐在公交车上思考一个项目的一个模块如何设计的时候,其实也花费了时间,但更多的时候我会称这为消耗了精力),后者是因为我难以量化我这方面的能力。 如今一定要说我有什么编程这方面的作品,我还真的很难说出来。但要说我在学习编程的过程中学到了哪些技能,我也许能够说说。一是信息检索的能力;二是模仿的能力;三是全局学习的能力(所谓全局学习的能力,可以理解为先了解整个事件或者系统的全貌,再逐步深入其细节,而非一步步的学习一个系统中的一个个元素,再试图将各元素组合为一个系统。如果你对此感兴趣的话,你可以阅读阅读《全局学习法》这本书的序言部分。为什么是序言呢,因为我只读到了序言。) 信息检索的能力,我至今受用。模仿的能力,在法律的学习过程中帮助了不少,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摘苹果,能让我们少走不少的弯路。

最近几周是保研学子的紧张而又兴奋的日子。看到朋友圈里几位同学对于保研复试的感受,让我开始思考一件事情。我们学校的考试模式,真的能够筛选出有能力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学生吗?我们学校这种考前划重点让学生死记硬背,上了考场,拿到试卷开始一场“默写比赛”的考试模式,真的能够筛选出最优秀的本科生吗?也许可以,也许不行。 上面的思考让我又想到了研究生导师到底要一个怎样的刚入学的研究生一年级学生呢?是本科的基础扎实的,还是要在基础扎实的情况下能够有自己的想法的学生呢?现有的研究生考试的试题,真的能够筛选出适合读研的学生吗?

最近在纸上写字的时候,会出现几次写不出来的情况,让我想到了我初中还在用三菱的UM-100的日子。UM-100有一个很致命的问题,就是当摔在地上过一次之后,鼻尖的钢珠总会掉到不知道哪里去,于是那根笔芯就没有用了。本来,我是班级里唯一一个用UM-100的人,后来又多了几个小混混开始用UM-100的人。他们会把他们摔坏的笔芯偷偷地跟我能够流畅书写的笔芯进行替换。虽然我知道是他们做的,但是也没有证据,也打不过他们,只好忍气吞声。上了高中之后,我就把UM-100换成了UMN-105,直到今日我还在使用着三菱 UMN-105这个型号的笔。

之前有一段时间,被朋友拉到了番茄todo自习室中,但是用了几天番茄todo之后总感觉有些奇怪。所以还是放弃了,选择了只用toggl track。 现在仍然使用toggl track的很大一个原因,是它支持电脑客户端(PC/Mac)以及API。我一直不太喜欢国内的一些APP,其中的一点愿意就是它们的开放性不够,主要体现为API并不对外开放或者说数据导出的困难。因为数据导出的困难(需要付费或者根本不支持数据导出),意味着你会更加长时间的使用某个软件(因为割舍不了已储存的数据),你付费的机会/可能性就越多/大。软件与软件之间通过这样的方式,建立起无形的“护城河”,以巩固的自己用户群,防止自己的用户选择另外一个功能同质化的软件。 (番茄todo真的有什么创新的地方吗?仔细想想,不过是个杂糅体罢了。) 这篇文章的一部分写于9月24日,一部分写于9月25日。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留言评论、分享或者发送邮件至harveyqiu1110@outlook.com与我进行交流。 (句子语病或错别字常有,因为我不会检查,都是一遍写成。无意识日记就是讲究的一个自己写的爽!)